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生姜的病虫害怎么样生姜的病虫害有哪些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

生姜常见的病虫害如下:
病害
1. 姜软脚病:俗称姜发瘟,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根及根茎部病害,也叫腐败病、软腐病。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,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,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,多在高温、多阵雨、渍水田中出现,我国南北各姜产区均有发生,连作地更为严重。发病初期茎叶凋萎,后变鲜黄,叶片萎缩,根呈水渍状,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,不久有乳白色粘液流出,若不拔掉,萎茎叶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它植株。
2. 姜瘟病: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,是姜生产中最常见、且在各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,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%-20%,重者减产50%以上,甚至绝产。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,主要为害地下茎或根部,一般在贴近地面的地下茎先染病,肉质茎受害初成水渍状,黄褐色、无光泽,后内部组织逐渐腐烂,仅留皮囊,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、米水状、恶臭的汁液;根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,后黄褐色,最终腐烂;地上茎受害呈暗褐色,内部组织腐烂,仅留纤维;叶片受害呈凋萎状,叶色淡黄,边缘卷曲,直至全株下垂死亡。
3. 姜炭疽病:真菌性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,叶尖及叶缘先出现病斑,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,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制度状褐斑,病斑云纹明显或不明显,数个病斑连成病块,使叶片变褐干枯,潮湿时病面现出小黑点。病菌可借雨水溅射或昆虫活动传播,除危害生姜外,尚可侵染多种姜科或茄科作物,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危害,无明显越冬期。连作重茬、植株生长过旺、田间湿度大、偏施氮肥,均有利于该病发生。
4. 生姜纹枯病: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,借风雨传播。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,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梭形病斑,严重时可导致植株生长衰弱。
5. 姜斑点病:属真菌性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,叶斑黄白色,梭形或长圆形,细小,长2 – 5毫米,斑中部变薄,易破裂或穿孔,严重时病斑密布,全叶似星星点点,又名白星病。引起该病的病菌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,以雨水溅射传播蔓延,温暖高湿、株间郁闭、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,均利于该病发生。
6. 生姜白星病:主要危害叶片,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点,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,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,影响光合影响。
7. 姜叶枯病:属真菌性病害,主要为害叶片,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,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,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,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。
8. 姜根结线虫病:由线虫引起,主要危害地下部分,导致根部形成根瘤,影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使植株生长衰弱。
9. 姜花叶病毒病:由病毒引起,表现为花叶、褪绿、畸形等症状,会影响生姜的生长和产量。
10. 姜萎缩病:属于病毒病,表现为植株萎缩、叶片变小等症状,降低生姜的产量和质量。

虫害
1. 姜螟:农民称其为钻心虫,食性很杂,以幼虫蛀食姜苗,致使其叶片枯黄,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。此虫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,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、8月为盛期。
2. 姜蛆:是生姜贮藏期的主要害虫,幼虫俗称姜蛆,也危害田间种姜。姜蛆幼虫有趋湿性和隐蔽性,初孵幼虫即蛀入生姜皮下取食,在生姜“圆头”处取食者,会以丝网粘连虫粪、碎屑覆盖其上,幼虫藏身其中,导致生姜受害处仅剩表皮、粗纤维及粒状虫粪,还可引起生姜腐烂。姜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,可周年发生,清明节气温回升时,危害加剧。
3. 姜蝇(姜粪虫蛆):成虫是一种蝇类,主要危害生姜贮藏期的种姜,其幼虫会蛀食生姜,造成腐烂,降低生姜的商品价格。
4. 斜纹夜蛾:以幼虫危害生姜,食生姜叶、花蕾、花和果实,大发生时可将整个植株吃成光杆,造成严重损失。老熟幼虫体长35 – 47毫米,体色变化大,腹部各节背面均有1对似半月形或三角形的黑斑,以第1、第7、第8三节的黑斑最大,气门椭圆形,黑色,气门下线由污黄色或灰白斑点组成。
5. 姜蓟马:幼虫进食时会造成大姜叶子与茎秆的损伤,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,因其较小不易看到,生产中常被忽视,会引起卷叶现象,剥开卷曲的心叶会看见很小的虫体。成虫呈棕色或黑色,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,金黄色,卵长0.2毫米,长椭圆形,淡黄色。
6. 蛴螬:是生姜种植经过中常见的地下害虫其中一个,会啃食生姜的根部,导致植株生长缓慢、黄化、枯萎。
7. 蝼蛄:具有飞行能力的地下害虫,会啃食生姜的根部,造成植株生长不良。
8. 地老虎:常见的地下害虫,会啃食生姜的根部,导致植株生长缓慢、萎蔫。
9. 叶蝉:会吸取生姜的汁液,导致植株生长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