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钿漆器是什么
漆器是一种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、美术品等。在漆器的制作经过中,螺钿工艺被用来增强器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感。匠人会先将螺壳打磨成薄片,接着根据设计图案将其镶嵌在漆器表面,再经过多次打磨和抛光,最终呈现出细腻光滑、色彩丰富的效果。
考古职业者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漆器, 其中有豆、觚、壶、杯等多件螺钿漆器,磨制和镶嵌技法甚为精湛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格,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,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全球上最早的螺钿漆器:高51厘米,胎体已朽,但漆皮仍存,彩绘精细,镶嵌细致,色彩搭配大胆而且鲜明。
螺钿宋代的螺钿漆器,是一种在黑漆上用白钿片镶嵌,黑白对比,清秀典雅。有的在钿片周围嵌加金银丝,嵌结牢固而更加富丽。素漆近年来,各地出土大批光素无纹饰的黑漆,在器形上力求变化,不讲究精雕细刻和加饰金银,并有温州造、杭州造等字铭。
以木器为例,经过螺钿处理后的木器,不仅保留了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色泽,还通过螺钿的点缀,增添了几分精细和雅致。同样地,对于金属材质而言,螺钿工艺同样能够发挥出其独特的装饰效果,使其表面更加华丽。这样看来,虽然螺钿工艺主要应用于漆器上,但它并非局限于漆器。
中国四大漆器分别是北京雕漆、福州脱胎漆器、扬州螺钿漆器和成都漆艺。北京雕漆:始于唐代,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,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。其色彩以朱红为主,风格庄重华贵,造型古朴典雅,技艺精湛,工序繁杂,要经过制胎、烧蓝、涂漆、雕刻等多道工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