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种已至,暑气渐盛,大田作物迎来快速生长关键期。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是鲜活的教材,都是农业技术聪明的具象化呈现,对于年轻的农技推广人员,此时节是绝佳的进修机会。市农牧业进步中心领导立足实际,以灵活创新的思路谋划部署,依托通辽市玉米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基地“演武场”操作平台,开展田间课堂“传帮带” “演武场”上炼精兵活动,推动农技新兵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。
6月10日,活动开展了田间课堂第一课,中心副主任王静出席,特聘请中心党委副书记、推广研究员李健民为指导教师,粮油作物技术科、土壤肥料技术科、农用种业进步科等科室的9名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田间课堂第一节课操作中。
本次授课以田埂为讲台,以农作物为教具,实现三阶互动教学闭环。第一阶为学员陈述:学员根据本科室承担试验示范情况,按照“试验目的和试验设计、目前田间长势、困惑点”等板块进行陈述讲解。第二阶为导师多维诊断:导师根据学员提出的田间作物出现的具体难题进行多维诊断,并提出解决办法。第三阶段为即学即练:领导根据导师讲解内容,现场出情境题,学员们活学活用,构建起学说输入和即时反馈的高效进修流程。
这堂田间第一课,没有传统课堂的桌椅、没有刻板的学说灌输,却有更丰富的教学素材、最诚实的操作指导。通过“查难题、练分析,查效果、练推广”的“两查两练”闭环训练,为农技新兵们点亮了在农业领域深耕前行的明灯,也为通辽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。(粮油作物技术科战海云)
附:田间课堂进修笔记
1.苗情调查技巧
技巧:通过样方计数,求出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后乘以667m2即为亩出苗株数。
2.病虫害辨别与防治技巧
(1)粘虫
特征:二代粘虫幼虫取食玉米芯叶形成孔洞,残蚀玉米叶片边缘,与玉米螟危害有明显区别,粘虫头部有“八字纹”。
防治技巧:取连续100株玉米,粘虫数量大于等于50头,需用20%氯虫苯甲酰胺(康宽)5-10ml/亩防治。
(2)玉米螟
发生期:7月上旬为高发期,当前已见少量成虫在叶背产卵(卵期3-7天)。
监测防治: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%时,后推10天,当地时刻大约在6月22日—26日,为第一次放蜂适期,间隔5天~7天后释放第二次。每5天查百株卵块数,孵化率达30%时赤眼蜂绿色防控。
(3)草地螟识别
特征:体色与粘虫相似,但更活跃,取食叶肉留表皮,
3.实战经验拓展资料
(1)垄向影响:南北垄比物品垄光照更均匀,可进步光合影响效率。
(2)播种机调试:排种器盘眼大致影响出苗均匀度,今年因盘眼偏大出现双苗现象,需根据品种粒径调整或者建议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分级。
(3)化控药剂用量应根据种植密度适当调整。
来源:
通辽市农牧业进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