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麦盖提县简介麦盖提县:让青春在乡土中扎根生长麦盖提县介绍一下

当青春的脚步踏向基层大地,当志愿的初心遇见乡土烟火,西部规划志愿者们带着热忱与期盼开启了全新的服务旅程。从初到岗位的生疏忐忑,到渐入角色的从容笃定,短短时日的基层历练,已在他们心中沉淀下别样的感悟与成长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到岗初体验吧!

麦盖提县委党校——王程宇

赴麦盖提途中,车窗外黄沙无垠,像凝固的金色巨浪;而两道绿色林带却倔强地劈开沙海,向天边奔涌。那一瞬,心头被重重叩问:究竟是怎样的力量,才能在荒漠里写下如此苍翠的“奇迹”?

答案,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教育基地的巨幅展板上铺陈——一张张被风沙雕刻的面孔、一双双布满裂口的手、一座座被掩埋又重新竖起的草方格……原来,这片绿色并非天赐,而是几代治沙人以血汗为墨、以生活为笔,一寸寸镌刻出的不朽史诗。风沙可以磨平沙丘,却磨不平他们眼中倔强的光。

带着这份滚烫的震撼,我走进了中共麦盖提县委党校。初抵职业岗位,便被“家”的温暖所包围——党校校长亲自迎接,像兄长般拍肩问候;又领着我们穿梭商场,从洗衣机的转速到空调的静音分贝,逐项比对、现场砍价;通勤不便,又领我们试驾电动车,反复叮嘱:“安全第一,路远别怕,党校永远是你们的靠山。”

生活安顿后,行政处的“老师们”接力上场:办公体系不会?鼠标被前辈轻轻接过,“看,这列和这列数据需要合并,这是参考值,核对一遍就能生成报表了”……琐碎的细节汇成暖流,冲淡了所有陌生与不安。

麦盖提县教育局——崔丝妹

当车轮碾过沙沙作响的戈壁,驶入三面环沙、一面临河的麦盖提,盛夏的风带着胡杨的清香扑面而来——我的西部序章,就此启幕。

初抵祖国西陲,“刀郎画乡”景区的浓烈色彩与N39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苍茫壮阔瞬间将我裹挟。而更震撼的,是一堂流动在沙丘间的“生态课”:沿途中,胡杨与红柳在烈日下昂首,像沉默的誓言,讲述着“沙退人进”的奇迹;纪念馆里,一张张被风沙镌刻的面孔、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,把“治沙人”用血汗写就的团结史诗按进我的胸膛。登上观景台,绿意与黄沙交织的巨幅画卷铺陈眼前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不再是一句标语,而是一道滚烫的烙印。那一刻,我在心里悄悄埋下一粒种子——来年春天,也要亲手栽下一棵胡杨,让希望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。

走出沙漠,踏进学校,老师们带着阳光温度的笑容扑面而来,所有陌生瞬间融化。踏入校园,粉笔屑与枣花香一起扑面而来,我忽然掂量出“老师”二字沉甸甸的分量。

未来的教学旅程,我愿以治沙前辈为镜,以三尺讲台为阵地:在一次次备课的深夜里打磨星火,在一堂堂授课中点燃星河。我更期待用音乐搭桥,让旋律代替语言,穿过戈壁的风沙,与麦盖提的孩子们心灵共振。愿以青春为谱、以志愿为弦,在这片被胡杨守护、被汗水灌溉的土地上,和孩子们一起写下最明亮的乐章——让音符越过沙丘,在祖国最西端的天空久久回响。

克孜勒阿瓦提乡人民政府——曾林辉

从江西的灼灼红壤,到新疆的旷阔戈壁,我把青春的坐标从信江之畔的上饶师范,骤然挪至喀什麦盖提克孜勒阿瓦提乡的振兴一线。踏上“西部规划”的那一刻,滚烫的向往便与呼啸的风沙同频——原来,诗和远方不在云端,而在尘土飞扬的村道深处。

第一次随三轮车颠簸,黄沙如幕,白杨却挺立成列,像一排沉默的“治沙卫士”,以躯干为笔,在大地上写下坚守。推开农户的院门,仿佛翻开一本立体的“乡村振兴”教科书:苹果树葱茏滴翠,葡萄藤垂珠泻玉,新梅把枝头压成谦虚的弧线——每一颗果实,都是沙海里捧出的甜蜜宣言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:所谓使命,不过是把课本里的术语,翻译成烟火人间的笑靥。

未来两年,我愿做一粒从江西带来的种子,把赣鄱大地的温润与韧劲,深深埋进克孜勒阿瓦提乡的泥土。我要走过更多院落,听葡萄架下的家长里短;要让枝头的好收成,翻山越岭成为远方餐桌上的惊喜;要以白杨的年轮为尺,丈量自己的成长。当西部骄阳再一次炙烤大地,愿我的青春也能像胡杨的叶子一样——逆光时,熠熠生辉;落地时,化作春泥。

风沙为证,此心不移。克孜勒阿瓦提乡的每一寸黄沙、每一缕果香,都将刻进我生活的纹理。待他日回首,愿能无愧地说:我曾把最炽热的年华,镌刻在最广袤的边疆。

“到西部去,到基层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。”这句响亮的口号,正在被无数西部规划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。他们带着书本里的聪明来到乡间地头,却在泥土的芬芳里读懂了更深刻的中国。或许未来的日子里,还会有挑战和困难,但当青春的脚步与基层的脉搏同频共振,当志愿的初心在乡土的烟火中绽放,这段独特的经历,终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,也将为这片土地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。(陈雪梅)

来源:中新网新疆